修行問答及其他

檔案下載(按滑鼠右鍵:另存…)

學佛修行之目標、見地與行持(2017禪訓·盧老師)發佈日期2017/12/24

 

 

 

 

學佛修行之目標、見地與行持

 

 

2017/12/10 講於台北三芝別苑

盧世國老師

 

 


 

 

請問都上來了嗎?
 

剛才我們在念佛的後面,我張開眼睛看到念念和喬幫主兩個小朋友也在「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挺好的,這麼小就這樣薰習,不得了!
 

我們現在就開始今天早上的課程。

 

上師開示影片:

龍樹會館搬遷前夕上師為中部同修開示(1997/02/19,閩南語,節錄)

上師為密二會同修開示──移作密一會第24課(1997/03/04

密二會淨土法門第十九課(1997/06/30,節錄)

 

今天早上的課程是以上師的這三次開示為主軸,看完這三次開示,結束以後,我會做一點補充說明。
 

我先簡介一下這三次的開示,這三次開示剛好都是1997年。
 

關於第一次開示,以前上師在的時候,台灣中部道場叫做「龍樹會館」,在搬遷前夕上師下去中部開示。因為中部同修有一些年紀比較大的,聽普通話比較有困難,所以那一次上師是用閩南語開示的。我們播放的影片是有打上字幕,所以同修如果聽不懂閩南語也沒有關係。如果同修聽得懂閩南語的,可以欣賞一下上師很典雅、很流利的閩南語。
 

第一回的開示大約十七分鐘,我們現在就開始播放。
 

(播放「龍樹會館搬遷前夕上師為中部同修開示1997/02/19,閩南語,節錄)」)
 

剛剛聽有沒有什麼問題要馬上發問的?如果是比較細節的,或是比較不是那麼急迫的,就請會後再跟老師們請教,我們就繼續往下進行。
 

接下來要聽的開示是九七年三月四日,這一課非常重要,原先是上師即興、心血來潮地去為密二會同修開示,後來這一課的內容就移作密一會的教材,也就是說對於整個教團的所有同修而言,這一課的內容非常地重要。剛才的第一課和等一下要聽的第三課是節錄的,我節錄上師有關直接指導修行的部份,而這一課是完整的,大約48分鐘,我們現在就開始播放。
 

(播放「上師為密二會同修開示──移作密一會第24課(1997/03/04)」
 

有沒有感覺上師這一課開示的「含金量」實在太高了?真的是24K的!有沒有立即的問題?沒有的話,我想先讓大家休息一下,先消化一下剛才聽聞的內容,我們休息過後再進行第三課,第三課大約27分鐘。
 

(中場休息)
 

接下來要播放的是今天的最後一課,是密二會第十九課,是節錄的,開示的時間是九七年六月三十日。請播放。
 

(播放「密二會淨土法門第十九課(1997/06/30,節錄)」)
 

 

「2003年上師開示淨土九堂課」修行指導

早晚念〈淨土發願文〉

平常吟詠《現代禪的教育》第五十二篇以後

吟詠般若經,就是《思益梵天所問經》和《維摩詰經》

經常打坐

更重要是「念佛」

 

剛剛上師開示的第二課,也就是九七年三月四日那一課,後半段上師有提到上師認為修行有三點是最重要的:第一點是「般若性空見」,第二點是「打坐」,也就是禪定,第三點是念佛。也許有的同修會認為說,這是九七年的開示,可是上師是零三年往生,這中間還有六年的時間,上師對於修行的指導會不會有什麼不一樣?
 

這張投影片就是來看看零三年上師的修行指導。去年禪訓的時候我曾說過,零三年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因為SARS的關係,上師就開顯淨土法門,直暢本懷,時間是零三年的五月到七月。
 

第二個階段是零三年七月到十一月,也就是上師閉關、養病,七月到十一月中間有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是在九月下旬。七月到九月中旬,上師基本上還是以禪淨雙修為主。九月下旬以後,上師基本上就是認為同修們如果能夠完全地修習淨土法門,或者說彌陀法門,那是上師內心的希望。
 

我們先來看看「淨土九堂課」,零三年五月到七月,我把上師在那九堂課裡面有關指導修行的重點直接節錄出來,我們來看看。
 

這五項裡面,關於第三項,上師說,十幾年來上師所謂的般若經,其實就是《思益梵天所問經》和《維摩詰經》,跟剛才九七年三月四日所講的稍有不同,可是上師最後定調的,上師心目中的般若經就是這兩部經。另外就是第三項,《現代禪的教育》第五十二篇以後。這兩個部份(第二和第三項)上師認為就是關於般若性空見的教材。
 

然後第四項經常打坐,跟剛才九七年三月四日是一樣的。我們看第一項和最後一項,基本上就是念佛。所以整體而言跟九七年三月四日上師那堂課所講的修行的重點,沒有什麼不一樣。
 

我們看下一張投影片。
 

〈2003年上師病中為弟子開示〉
(十二)示念佛之道
時間:20031025
因緣:師於中觀書院二樓手寫示弟子禪本

  感念昔日、今日勞苦功高的執事同修,有時想到大家,心中感動、感念,唯有稱念佛號。

  唯有名號在心中、在口中。一句名號如果發自內心即得決定往生,更何況人生苦海,無常不定,沒有一處可依靠,而多念佛、常念佛,則更可以獲得現世安樂與來世往生之益。


  ——決定相信一念、十念往生一定;
  ——盡形壽隨喜隨順常念佛。(缺一不可)

  忘掉戒定慧,全憑「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不要有一絲毫的自力、修行、知見。

 

這是上師在病中的開示,這張投影片我們去年禪訓的時候放過,這個就是上師最後關於修行指導的開示。我們複習一下,時間是零三年的十月二十五日,我來唸一下。
 

「感念昔日、今日勞苦功高的執事同修,有時想到大家,心中感動、感念,唯有稱念佛號。
 

唯有名號在心中、在口中。一句名號如果發自內心即得決定往生,更何況人生苦海,無常不定,沒有一處可依靠,而多念佛、常念佛,則更可以獲得現世安樂與來世往生之益。」接下來這個就是念佛的法要了。
 

「信——決定相信一念、十念往生一定;

——盡形壽隨喜隨順常念佛。(缺一不可)」
 

接下來這段文字很重要。

「忘掉戒定慧,全憑『南無阿彌陀佛』名號,不要有一絲毫的自力、修行、知見。」
 

這一則是零三年十月二十五日,我剛剛說過,到零三年九月下旬有一個分水嶺,這個就是屬於上師最後的交代。
 

上師的彌陀觀

「緣起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彌陀,彌陀才是佛弟子皈依的對象。」

「我所皈依的彌陀,意指『不可思議的法界』或『不可思議的神祕力量』,並    不如台灣一般淨土行者將彌陀視為一個單位的、一個個體的佛。」

「一般人倘非對禪有深厚的基礎,並不容易信解彌陀法門。」

「由於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運作著,才有今天的現象,一切事都不是任何    單一因緣完成的,修行人應放棄處心積慮,而隨順因緣地生活。」,「凡不能    隨順因緣的人,絕不是善知識。」,「解脫者所過的生活就是完全隨順因緣的    生活。」

 

我們去年用第一行簡單地帶過上師的彌陀觀,今天我們再更深入地來探討一下。
 

「緣起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彌陀,彌陀才是佛弟子皈依的對象。」這則法語我們在去年的投影片有出現。
 

接下來第二段和第三段是從《昔日曾為梅花醉不歸——經驗主義的現代禪新版》節錄出來的,這是上師在接受雜誌社訪問時所說的話,我們來看一下。
 

「我所皈依的彌陀,意指『不可思議的法界』或『不可思議的神祕力量』,並不如台灣一般淨土行者將彌陀視為一個單位的、一個個體的佛。」也就是說上師心目中所謂的「彌陀」,其實就是剛才在九七年三月四日裡面上師講的,那一些修行成功的解脫者、阿羅漢、大菩薩跟佛,祂們進入涅槃,然後就融入了「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上師心目中的彌陀就是這樣。而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當然也包括在裡面,但是並不限於此。台灣的淨土道場所指的彌陀,多半都是特指極樂世界的教主。上師這樣的彌陀觀是跟其他人是很不一樣的。

       
同一篇文章裡面,上師有這一句話「一般人倘非對禪有深厚的基礎,並不容易信解彌陀法門。」這個也就是為什麼上師在零三年之前,並沒有單純地就只講彌陀法門或是說淨土法門。為什麼會這樣子?底下這個是我的理解,我們來看一下上師的這幾則法語。
 

「由於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運作著,才有今天的現象,一切事都不是任何單一因緣完成的,修行人應放棄處心積慮,而隨順因緣地生活。」,「凡不能隨順因緣的人,絕不是善知識。」,這兩則法語在《現代禪的教育》裡都有。
 

下一句在《現代禪的教育》裡面沒有收錄,可是確實是上師說過的話。「解脫者所過的生活就是完全隨順因緣的生活。」
 

我認為不是只有禪,應該是阿含、般若、禪、密都是一樣的,就是說修行如果到了一個程度,漸漸地會有一種體驗性的,或多或少,一種經驗性的,感覺說整個世界,包括我們的人生,會怎麼樣子運作,不是我們在作主的!不是我們個人的意志去操控的!其實是有一個更大的、看不見的力量那個才是真正的運作者。所以漸漸地就會對因緣、對法界有一種或多或少的親切感,我相信這是上師這句話(「緣起就是法界,法界就是彌陀,彌陀才是佛弟子皈依的對象。」)所隱含的意義。
 

打個比方,前天大家坐遊覽車來三芝別苑,這一車有四十幾位,假設其中有小朋友坐遊覽車(大巴)去旅遊,他自己拿一張紙畫個方向盤,每到一個十字路口,他就覺得這個地方要往左,那個地方要往右,他以為他在操控這部車子,有時候十次也許有一次被他猜對了,他就覺得「對啊!凡事都是聽從我的意志啊!我想怎麼樣就可以怎麼樣!」這個就是小朋友的心態啊!我們還沒有學佛修行以前就是這個樣子啊!身旁的人應該為我服務啊!宇宙應該以我為中心!可是事實上你會發現你到處撞得鼻青臉腫,為什麼?因為「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就是說,因緣聚合的時候,它該怎麼樣進行,就會怎麼樣進行,沒有在管你是誰啦!所以我們最有智慧的一種跟法界的相處方式,就是什麼?慢慢去體會「法界」或者說「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才是「老大」,我們根本只是微不足道的其中一個小小因緣罷了。所謂修行,從某個角度來講,其實就只是在體會這個啦!
 

彌陀法門一開始就是講這樣的觀點,這樣的信仰,如果說沒有或多或少有一種經驗性的──「我不是老大」,很難一下子就契應。我想上師這句話(「一般人倘非對禪有深厚的基礎,並不容易信解彌陀法門。」)是這個意思。
 

彌陀法門的修行原理

「我對法界無所求,但我知道祂會保護這世間的善人和義人。」,「被別人信賴,是一種責任。別人信賴愈深,我們的責任就愈重。」(★1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阿彌陀經》)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

「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觀無量壽經》)

 

這裡我簡單地介紹我所了解的彌陀法門的修行原理。我們看第一段「我對法界無所求,但我知道祂會保護這世間的善人和義人。」(語出《2003年淨土法門九堂課》),「善人」我想大家都很清楚,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做好事、存好心,得到的就是一個好的果報嘛!
 

「義人」是現代禪在跟信義神學院交流的時候,上師引用基督教的用語。「義人」在基督教裡面就是指相信上帝、信靠上帝的人。在這裡就是指相信法界、信靠法界的人,而在上師的心目中,法界就是等於彌陀。「義人」從某個角度來講,明天我們在台北根本道場會看「2002年上師帶領執事同修參訪信義神學院」影片,影片裡也有談到「義人」,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意思是說「真正了解佛法的人」,這在《佛教與基督教信仰的交會》書中有談到。
 

下面這句話沒有收錄在語錄,但是是上師講過的話。上師說「被別人信賴,是一種責任。別人信賴愈深,我們的責任就愈重。」

 

「為什麼你沒辦法產生感應?為什麼你沒辦法產生力量?因為你不相信祂,你沒有真正相信祂,你沒有真正要依賴祂,你沒有真正拜託祂來救你,你沒有真正像小孩子投入母親的懷抱那樣地依賴祂,所以不是祂有沒有救你的問題,而是你的心使你自己產生不安全感的問題,是你自己離開佛,佛沒有離開你。」      1997/03/04

「你們能否感到上師是將你們的生死大事當成是上師的生死大事?因為這是要揹因果的,你們不解脫,上師是要揹因果,上師不能辜負你們,不能耽誤你們的道業。所以上師是傾囊相授──活著時候體得涅槃,死時往生彌陀淨土──這是上師悲切的心願。」  (節錄自「2003年上師開示淨土九堂課」)

(☆1

 

禮記學記〉裡面有一段話:「善待問者,如撞鐘,扣之以小者則小鳴,扣之以大者則大鳴」,就是說很會回答人家問題的人就像一口鐘,人家輕輕敲,它就輕輕響;人家用力敲,它就聲音很大地回應。「被別人信賴,是一種責任。別人信賴愈深,我們的責任就愈重。」這段話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剛才我們聽了九七年三月四日上師的開示,我覺得這段話很重要,所以收錄在這裡。「為什麼你沒辦法產生感應?為什麼你沒辦法產生力量?因為你不相信祂,你沒有真正相信祂,你沒有真正要依賴祂,你沒有真正拜託祂來救你,你沒有真正像小孩子投入母親的懷抱那樣地依賴祂,所以不是祂有沒有救你的問題,而是你的心使你自己產生不安全感的問題,是你自己離開佛,佛沒有離開你。」也就是說,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從無始以來一直都存在,而且越來越多修行成功的人進入涅槃、融入法界,一直在豐富法界的內容,莊嚴法界的威德。所以問題是,我們願意對彌陀相信幾分啦!很自然地你就得到幾分感應,或者說回報幾分。這段話的意思是這個樣子。
 

接下來這段話是出自「淨土九講」。上師說:「你們能否感到上師是將你們的生死大事當成是上師的生死大事?因為這是要揹因果的,你們不解脫,上師是要揹因果,上師不能辜負你們,不能耽誤你們的道業。所以上師是傾囊相授──活著時候體得涅槃,死時往生彌陀淨土──這是上師悲切的心願。」可以感覺上師那樣的心情,應該是跟法界、跟彌陀是差不多吧!我們自己恐怕也沒有那麼在意自己會不會繼續地輪迴,可是上師把這件事情放在心裡面當成第一重要的事。
 

彌陀法門的修行原理

「我對法界無所求,但我知道祂會保護這世間的善人和義人。」,「被別人信賴,是一種責任。別人信賴愈深,我們的責任就愈重。」(★1

「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阿彌陀經》)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

「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觀無量壽經》

 

第二段是出自《阿彌陀經》,「其土眾生,常以清旦,各以衣裓,盛眾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也就是說,極樂世界的天人他們怎麼樣修行?我們去年有談過,剛往生到極樂世界就具有五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和神足通,除了漏盡通之外,那是必須要證得阿羅漢果以上才會有。
 

這其中因為他們有神足通,所以動一個念頭,就可以到十方佛土,拿著鮮花供養十方諸佛。而我們這一生是生在娑婆世界,我們沒有神足通,但是我們念佛或是禮佛,其實意思是一樣的,跟極樂世界的天人拿鮮花供養十方諸佛意思是一樣的,為什麼?那個都是一種禮敬諸佛的意思。在有些淨土宗的道場,像在象山就有一顆大石頭,中間刻著「南無阿彌陀佛」,左右兩側就是刻著「念佛一聲,罪滅河沙;禮佛一拜,福增無量。」這兩句話。另外,《觀無量壽經》也說「稱佛名故,所念念中,除八十億劫生死之罪。」其實這個都在講什麼?──「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啦!也就是說,彌陀法門的修行原理並不是依靠自己的努力修行,不是靠自己去勤修戒定慧,它和我們為什麼會往生淨土的原理是一樣的。
 

我們為什麼可以往生淨土?是因為我們相信彌陀所發的宏願,然後我們發願命終要去淨土,跟彌陀有這樣的約定之後,當我們臨終的時候,彌陀就會出現在我們的眼前,佛力加持讓我們身心安定,然後等到我們命終,就跟著彌陀到極樂世界。也就是說,從頭到尾我們只是點頭接受彌陀的幫忙而已啦!都不是靠自己的努力修行。
 

「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這十二個字裡面,前面四個字很重要,不要漏掉。是「承佛慈力」,然後我們很虔誠地念一句佛號,其實每一句都在消我們累劫以來的罪業。當一個人的罪業越來越輕,很自然地就身心越來越輕安,越來越有智慧,所以它完全是一個他力的修行法門。我跟同修說過,「他力」二字,我個人比較喜歡用「祂力」,表示不是透過我們自己,而是透過一個我們看不見的,我們相信祂、信仰祂的力量來淨化我們的罪業,來達到修行的效果。
 

結語︰

「佛法很單純,是眾生太複雜了,十幾年來,上師就是將弟子從複雜的人導引    到成為單純的人。單純的人與佛法好相應。」

學佛修行的終極目標(★2

發願往生淨土等同三果「阿那含」(不還),此生之後不再輪迴於三界。

「悟道」與「往生淨土」孰輕孰重?(★3

宛然活在佛所主政的社會〉(★4

彌陀法門之「普及版」與「進階版」。(★5

意根修慧法──時而溫習上師的這三回開示。(★end

 

這是零三年《淨土九講》上師的話:「佛法很單純,是眾生太複雜了」,「十幾年來」也就是上師一九八八年出來佛教界,一直到二零零三年為止,「上師就是將弟子從複雜的人導引到成為單純的人。單純的人與佛法好相應。」雖然上師不在了,但是最近這幾年來,尤其是楊老師、華老師花很多時間在做什麼?在安頓同修們的,例如:經濟、健康、安全、工作、感情、生活等,安頓這些現實生活的事情,因為這些如果沒有安頓好,心就沒辦法靜下來。然後再進一步,就是一般性的心理困惑和觀念問題,慢慢地導正。這樣大致上就沒有一些比較粗糙的問題了,基本上就可以開始真正進入修行了。
 

我覺得現代禪有一個跟一般道場很不一樣的地方,一般道場都談戒、定、慧,所謂「勤修戒定慧」,可是在現代禪,「戒」是指做人的基本德行,剛才我們聽聞上師開示的第二課上師有談到的,例如:守信重諾、做人要厚道、做人要誠懇等,並不是指過午不食、手不捉金銀等等那些戒律。就是說在現代禪,在上師的系統裡面,「戒」就是一個做人的基本道理,基本上達成之後,就進入真正的修行,就是修慧──般若性空見,修定──動中定、打坐、靜坐等,然後還有念佛。上師的整個修行系統、整個修行架構是這樣子的。
 

「學佛修行的目標」,有一句話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好像是王陽明說的,也就是說,我們做一件事情,或是想要從事什麼計劃,應該先設定明確的目標,我們再往那個目標去趨近,那你如果沒有設定目標,就會很散漫,也不知道實際上要做什麼。
 

「用我們數十年必死的生命,來換取清涼、無礙、寂靜、永恆的涅槃。」 (〈春節談心──人生的意義何在〉)

印順導師曾說:「學佛的第一要務是往初果邁進,以破自性見為先。」

修行應以悟道、淨法眼為期〉

「因為生死大事是你們每一個人的事情啊!對不對?」 (1997/03/04)

「由於我深信三世輪迴、因果業報,以及鑑於每一個人的生死大事重於一切…… (2003年上師病中為弟子開示)

(☆2

 

上師說:「用我們數十年必死的生命,來換取」簡單講就是涅槃啦!這個是我們修行的終極目標。用這一生有限的生命,看有沒有辦法進入涅槃,整個就解脫了,這個是最高的目標。
 

「印順導師曾說:『學佛的第一要務是往初果邁進,以破自性見為先。』」,而上師也有一篇文章,去年曾介紹過〈修行應以悟道、淨法眼為期〉。它們的意義是什麼?因為我們如果能夠法眼清淨的話,最慢在天界或人界經歷七次的生死,終究是要進入涅槃。它的意義是,廣義地來講,它已經解決了生死輪迴的問題。所以淨法眼、悟道不是拿來跟別人炫耀用的,其實是在解決自己的生死問題。修行是「但自懷中解垢衣,何須向外誇精進」,純粹是在解決自己的生命問題,究極言之,在解決無始以來,一直跳脫不出不斷生死輪迴的這個問題。
 

「因為生死大事是你們每一個人的事情啊!對不對?」,所以上師心心念念的是這件事情。
 

「由於我深信三世輪迴、因果業報,以及鑑於每一個人的生死大事重於一切……」我想這是一貫的,從頭到尾上師就是把弟子們的道業、生死大事擺在第一位。
 

發願往生淨土等同三果「阿那含」(不還),此生之後不再輪迴於三界。

 

一個相信彌陀宏願,發願往生淨土的人,就解決生死輪迴這件事情,他相當於三果。因為初果須陀洹,七次往來人天,他要經歷七次的生死。二果斯陀含,他是「一來」,他還須經歷一次的生死,然後證入阿羅漢果。而三果「阿那含」是「不還」,這一世是他的最後一世,這一期生命結束之後,他就證入阿羅漢果,進入涅槃,不會再輪迴了。所以相信彌陀宏願、發願往生淨土的人,就解決生死輪迴這件事情,其實人家就是白白地送我們三果了。怎麼有這麼好的事情呢?
 

「悟道」與「往生淨土」孰輕孰重?(★3

 

這裡的「悟道」是指法眼清淨,「悟道」與「往生淨土」哪一個比較重要?

我們來看看上師怎麼講。
 

(節錄自「2003年上師開示淨土九堂課」)

「悟道沒有增加往生的機率,那悟道要幹什麼?不要當真,要隨興,不要說我一定要悟道,這樣是憑添障礙。『當彼岸消失是為到達彼岸』,還有道可悟,佛法不為他現前。」

「有涅槃經驗也是往生彌陀淨土,沒有涅槃經驗也是往生彌陀淨土;安心、沒有疑惑也是往生彌陀淨土,不安心、有疑惑,也是往生彌陀淨土──所以念佛、皈依佛最重要。」

(☆3
 

「悟道沒有增加往生的機率,那悟道要幹什麼?不要當真,要隨興,不要說我一定要悟道,這樣是憑添障礙。『當彼岸消失是為到達彼岸』,還有道可悟,佛法不為他現前。」如果意思有不了解的,結束之後可以去請教老師們。不過基本上是,當你還有東西在追求的時候,你還沒有到家啦!
 

如果你「有涅槃經驗也是往生彌陀淨土,沒有涅槃經驗也是往生彌陀淨土;安心、沒有疑惑」這個就是指悟道,「也是往生彌陀淨土」,我們還沒有達到沒有疑惑的境界「也是往生彌陀淨土──所以念佛、皈依佛最重要。」也就是說,以我們的資質來講,其實是要先求往生淨土,因為這個是我們能力所及的,那你行有餘力,再往悟道的路去走,所以我想輕重緩急應該很清楚了。
 

宛然活在佛所主政的社會〉(★4

 

這一題是觀摩題,這是上師在一九九七年所作的開示。我們來看看佛在上師的心目中是佔著什麼樣的地位。
 

〈宛然活在佛所主政的社會〉

    念佛是對的,沒有人敢說念佛不對;問題在你用什麼心、什麼方法念佛?念佛的目的與動機是什麼?這才是關鍵。 

上師的心法,要結合念佛法門;現代禪若沒有念佛法門,就比不上密教了。

    念佛是一種皈依、祈請加持,也是一種意識形態。

    一般人念佛,是嘴巴念、心裡想,但究極而言,他沒活在佛的世界,他的意識上、生活上,佛的角色是不重要的。上師的念佛,有唸、無唸無差別,是心中有佛、生活中有佛、起心動念都有佛的影子,宛然活在佛所主政的社會,佛是我家一員,是我生活的主宰。若無佛,世界就成了無法想像的悲慘!此心境、此意識型態,是走到哪裡都很坦然,包括「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都在這樣的心態下進行,這就是上師所說:「皈依是佛教最難、也最高」之處。要真的發出這樣的感觸,才了解太虛大師〈三寶歌〉的內涵。一般人心中無佛,也不信佛,所以修行很久,仍難以成就,也得不到佛的加持、感受不到佛的攝受。

什麼是「感應」?就是感覺而相應!感到無形的法界給他反應,這是心中有佛的人,才有的回應。所以,同樣是早晚課,有心、無心,差很多。

一切戒定慧之修習,應在歸依三寶的前提下才有效;若心中不信佛、不信法、不信善知識,則三學之修,障礙多、成就難;若生活中有三寶,立即相感相應了。一般人修行如投資,為了分散風險,只把一部份生命與擁有,賭在三寶上,卻保留九成,所以他不成功。

    心中、生活中有三寶的人,已活在三寶的慈光加被中。經云:「佛法如大海,凡夫不可測;唯信能入、唯智能度。」又云:「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一九九七年四月五日 上師於密嚴精舍說)

(☆4
 

「宛然活在佛所主政的社會,佛是我家一員,是我生活的主宰。」這句話很重要,很清楚地表達了佛或是法界才是上師心目中、生命中的「老大」。我們剛才說過,我們一般人的人生因為定位錯誤,以為自己是老大,週邊的因緣,週邊的人都應該聽我的,所以就衍生了很多痛苦,其實那是昧於實相的。
 

「一般人修行如投資,為了分散風險,只把一部份生命與擁有,賭在三寶上,卻保留九成」,九成放在哪裡?放在世俗的事情嘛!「所以他不成功。」那上師是什麼?上師是「人生就像賭博,我把一切下注在佛的身上,就算輸了也無所謂。」所以上師是百分之百都押在佛的身上。
 

《大智度論》說:「佛法如大海,凡夫不可測;唯信能入、唯智能度。」,《金剛經》也說:「信心清淨,則生實相。」
 

我們「雖不能至,心嚮往之」,上師當年就已經是這樣的心境了。
 

彌陀法門之「普及版」與「進階版」。(★5
 

這裡我把彌陀法門分為「普及版」和「進階版」,我稍微說明一下。普及版就是「相信彌陀宏願,發願往生淨土,臨終彌陀來迎,命終往生極樂。」就是一般所謂的淨土法門。這裡所謂的進階版是指什麼?是指在普及版的前提下,他對於彌陀的信心更深,更深的具體表現在哪裡?
 

對了!剛才講到學佛修行的目標,我認為學佛修行的終極目標,除了剛剛講的就是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之外,還有一個相對比較次要的目標是什麼?從此刻開始到我們命終之前,我們的修行如何再進步?能夠儘量地往前多走幾步,也就是指現世修行的進展啦!
 

所以我這裡所指的「進階版」是在前面已經安頓好解決生死輪迴的問題,也就是往生淨土的前提下,他把現世的修行也託付彌陀,就是我們剛剛講的「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所以對他而言,來生跟現世都託付給彌陀。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上師說:
 

——決定相信一念、十念往生一定;

——盡形壽隨喜隨順常念佛。(缺一不可)
 

「隨喜隨順常念佛」就是指現世的修行就是念佛,他的心態就是「我託付給彌陀」,請彌陀來淨化我的罪業,「眾罪消滅,善根增長」。
 

〈2003年上師病中為弟子開示〉

()因病益發皈依彌陀

時間:2003928(教師節)

因緣:今天宗長代大眾送給上師教師節賀卡,上師表示感謝,並且很高興的為宗長和禪音說了一段話。
  我自己生了這場重病,才益發生起對彌陀的皈依,並同時發現弟子中明遠(明出的姐姐)雖然念佛係受教於上師,但她從念佛中所獲得的法喜與安心,卻更勝於上師!

       上師非常高興,有弟子在安心的程度、信佛、皈依佛的程度超過上師。由此也可見,早晚唱頌〈淨土發願文〉,並且經常隨順隨喜的多念佛,可相應乎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上師自己以後也會隨順隨喜的多念佛,並勉勵同修大眾:在修行的這一條路上,我們自己的能力是卑微渺小有限的,我們更應該「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禪音師記)

(☆5
 

「早晚唱頌〈淨土發願文〉,並且經常隨順隨喜的多念佛,可相應乎法界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也就是上師心目中的「彌陀」。
 

彌陀法門之「普及版」與「進階版」。(★5
 

關於「普及版」我們去年禪訓時有提到它的行持,做早晚課,早晚課有分為、「標準版」和「精簡版」。「標準版」就是唸懺悔偈、唸〈淨土發願文〉,唸十句佛號。「精簡版」就是唸十句佛號。這是早晚都要做的,為什麼?因為「凡夫的心就是心猿意馬、起起伏伏」嘛!萬一過一段時間之後,我們不想去淨土了,這時遇到危急存亡之際,那就很麻煩了!所以早晚課要做。發願往生淨土,把我們的生死輪迴這件事情就在這一世解決完成。
 

「進階版」就是現世的時候,他也專修彌陀法門,當然,每個人的根性不一樣。講到這裡,我想跟大家互勉一下,因為每個人的根性不一樣,有的人跟禪比較相應,有的人跟淨土法門比較相應,這個都無所謂。但是希望大家或者說我們互相勉勵,不要去批評甚至詆毀另外那個法門。因為這都是佛陀所說的,眾生有八萬四千種根性,所以就會有八萬四千種法門。我們只要說,我目前跟禪比較相應,或者說我目前跟淨土法門比較相應,這樣就好了,不要去詆毀另外那個法門不究竟等等的,那些屬於比較負面情緒的,我們儘量都不要有。
 

意根修慧法──時而溫習上師的這三回開示。(★end

 

我的意思是說,同修們除了繼續在教團參學之外,那如果有可以補強的,我覺得就是溫習我們今天聽的這三回上師的開示,讓上師的生命智慧和修行經驗薰習我們的潛意識。有的時候想聽聽上師的聲音,聽聞上師開示的法要,這三課我都已經放在Youtube 和優酷,今天隨後我會把連結網址po在微信和LINE群組給大家。
 

今天上師開示的文字稿,也就是影片的字幕,我會請明照師兄公佈在「現代淨網站」,讓所有的網友都能看到。可是上師這三回的開示影片我捨不得,我覺得在座各位是跟上師的因緣比較深的,基本上入室弟子在聽上師的聲音,同時看著影片上的字幕,比較會有親切感,至於一般網友瀏覽文字稿就好了,反正開示內容是一樣的。這個就是我個人修行不好,還是有一些分別心啦!
 

今天早上的課程就到這裡,結束之前同修們有沒有要提問的?早上課程的含金量太高,下午我們要修第一道次第,下午我們就在這裡唱卡啦OK


南無阿彌陀佛!
 

祝大家身心輕安,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