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問答及其他

量子力學與佛理(徹凡)發佈日期2014/08/22


量子力學概述

       量子力學與相對論是二十世紀最偉大的物理發現,而量子力學更直接促使人類邁入現代科技生活,如核能、電腦、雷射、電子顯微鏡、原子鐘、核磁共振醫學…,都關鍵地依靠量子力學的原理和效應而發展出來。現代人生活離不開 3C產品,均與量子力學有關。


       物質由原子組合,原子由質子、中子及電子組成,質子又由夸克等基本粒子組成,這些亞原子的基本粒子就是量子。量子其實是一份一份的能量包,它的存在型態可能是波,也可能是粒子,是「波粒二象性」,而量子呈「波」的型態時就是藍老師所說的量子場。

     量子的波粒二象性是一種非常奇妙的現象,而這個現象呈現在量子雙縫實驗。量子雙縫實驗可觀賞教學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6GM8goImEA )來理解(可能要多看幾次才能完全理解)。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量子奇異行為:電子 (量子之一) 通過雙縫時是同時分身通過雙縫,證明量子是「波」的型態;但當我們在雙縫裝一部觀測器要觀察它是如何通過雙縫時,量子卻似乎知道有人在觀測,所以它就只選擇其中一個縫通過,此時又變成「粒子」型態。

       也就是,我們不去觀察量子時,它無所不在 (波) ;我們去觀測時,它坍縮(collapse)成唯一的存在型態 (粒子) ,讓我們可以測得到。

       量子的波粒二象性:量子因觀測與否而呈不同的型態,觀測時是「粒子」(實體的存在),不觀測時,是「波」(混沌不明的疉加態,無所不在)。


       為了研究理解量子在雙縫實驗的奇妙現象,世界頭腦最聰明的物理學家們無不絞盡腦汁研究思考,終於發展出震古鑠今的量子力學理論,徹底推翻了以牛頓力學為基礎的古典物理學。

       量子力學最重要的三個核心理論是:

1.波爾:波粒二象性 (互補原理)

2.薛丁格:機率方程式 (波函數)

3.海森堡:測不準原理


       為了解釋微觀量子的這些奇異行為,物理界陸續出現了「哥本哈根詮釋」、「多宇宙詮釋」、「退相干理論」…等多種不同的詮釋,其詮釋大意是「意識影響物質」(哥本哈根詮釋)、「不同意識產生不同世界」(多宇宙詮釋),這些詮釋內容儘管有諸多不同,但不脫「意識」影響世界的基調。

       二十世紀後期,物理科學家們隨著科技的進步而完成更高精密的二項量子實驗,打破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時間與空間的限制:

       「量子糾纏」打破空間的限制;「量子延遲選擇試驗」打破時間之箭的成見。

       「量子糾纏」現象:一個粒子衰變成兩個粒子,這兩個粒子 (處於『糾纏態』)無論相隔多遠,只要對一個粒子擾動,另一個粒子就可以立即感應而受到影響。這是超光速感知,打破相對論所提光速是速度極限的理論。如今量子糾纏已成為超光速遠距傳輸、量子密碼學、量子電腦發展的重要基礎。

       「量子延遲選擇試驗」:一個粒子在空間中走過的路徑竟然可由最後的觀測行為來決定,也就是當下 (現在)的觀測方式可改變量子以前的行徑(歷史)。若依我們可以接受的觀點是「改變現在可以改變未來」,但這個實驗卻證實「改變現在亦可改變過去。」

 

量子力學與佛理

       因弟並未深入研讀佛理,以下只是自己粗淺心得:

       「波粒二象性」、「波函數」及「測不準原理」--可用來理解「諸法如幻」、「一切唯心造」的佛理…

       「量子糾纏」打破空間的限制--可解釋 心電感應、天眼通、天耳通…等神通現象;也可用來說明念咒及稱念佛號的妙用;也可用來比擬「天人合一」、「心佛眾生三無差別」等概念;其他…

       「量子延遲試驗」打破時間的侷限--證明改變當下的心念及行為,就可改變過去及未來;可用來破斥「宿命論」;體解「活在當下」的理趣;解釋「過去現在未來三心均不可得」…


       以上所述只是淺薄見解,其中可能多有謬誤,請師兄姐們不吝賜教。我想以師兄姐們的修為體悟,必有更深入的看法。

       金剛經云:「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隨著量子力學科技發展而發現的新事實,更證明二千多年前佛陀說的諸法如幻及萬法唯心造是真實不虛的。

       難怪有科學家讚嘆:「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量子動力學專家費曼教授曾說:「我可以很確定的告訴大家:沒有人真正了解量子力學。」一個量子力學專家竟然說他不懂量子力學,是謙虛嗎?我認為不是。而是他對量子的奇異現象無法理解,因而感嘆以人類目前的智慧根本無法了解浩瀚宇宙的真相,致以謙卑之心情而說出此感嘆之語。

       弟更不懂量子力學,唯因二年多前偶然看到量子力學提出「意識影響物質」的說法,感覺似乎有潛通部份佛理,所以產生興趣而涉獵研讀相關文章。

       大家若有興趣或疑問,也歡迎提出互相討論。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