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人李元松老師

上師為密二會同修開示──移作密一會第24課(86.3.4)發佈日期2017/12/14

上師為密二會同修開示──移作密一會第24課(1997.3.4)



 

 

  上師好像很久沒跟你們共修了,哦!差不多多久了?(禪龍:很久了)上師不確定你們是不是懷念上師啦,不過可以確定你們應該很喜歡或者說是很歡迎上師跟你們一起共修,對不對?(對!)所以跟你們講幾句話。

 

  這段時間以來,大部份都是禪龍跟你們一起共修,上師覺得應該是滿放心的,為什麼呢?因為都是在現代禪的教法之下修學,禪龍跟你們一起共修,對她也有幫助,她也「教學相長」,或者說她也可以從一一同修身上學到很多東西,那你們多少也可以透過禪龍跟你們大家的複習,對現代禪的教法、對佛法有更明確、更親切的體認。上師今天心血來潮,想跟你們一起共修,當然就如剛才上師所說的,因為我可以了解你們應該都很喜歡跟上師一起談一談,一起共修,所以給你們意外的歡喜,這樣比較好,沒有多作預告。

 

  你們大家都還好吧!今天除了陳○○以外,好像大家都有到是不是?(禪龍:正每次來的時候,上師就有出現。)(眾笑)○○好像還繼續在請假中,是不是?(禪龍:因為她小孩子的問題,要接送。)那今天因緣很巧,好像全員到齊。明地、明喜今天第一次共修,那很好。

 

  上師不曉得你們目前一般修到什麼地方,不過最近這幾天因為達賴喇嘛來台弘法,讓上師對你們的道業有起一些觀照,所以剛好有機會就跟你們談一談。基本上上師是這樣的看法,你們都有心啊,都有心親近上師,有心親近現代禪,也都很殷勤,也都很殷切,既然是這樣,而且上師的教法也是真的,三寶也是真的,可是你們為什麼學這麼久以後,我們在密二會已經上課那麼久了,為什麼你們的道業的進步仍然是相當的緩慢?當然上師也可以網開一面地說:慢慢來,先薰習培養道基法器,慢慢來。當然這樣的說法,是比較站在凡夫的立場來體諒你們,上師這樣講是如實說的,如果是站在一個生死心切的修行人的立場,是應該說「大事未明,如喪考妣」,應該說是「大眾當勤精進,如救頭燃」,古德經常都有做這樣的警策,對不對?所以如果說,修行的事情慢慢來,修行的事情慢慢薰習,其實這些都是站在相當體諒凡夫的立場。上師相當感念說,差不多密二會的同修都有一個特色,上師的意思是「比較笨一點的人啦」,我們一般講說「卡憨直啦」,心地善良,思路比較不是很嚴密的,不像上師其他的弟子有些思路很嚴密,書讀得很多,哲學的思維能力滿強的,佛書讀很多,像這樣的情形當然是另外一種根性。像你們基本上,上師看過去差不多每一位都非常善良,非常耿直,非常帶有傻勁的人。上師是覺得說,你們這麼善良的人,上師能不能漸漸地不要用凡夫的態度來對待你們?就是用一個稍微比較高的標準來期勉你們?為什麼呢?因為生死大事是你們每個人的事情啊!對不對?

 

 最近達賴喇嘛來台灣弘法,上師有在觀照到一件事情,就是說,「何故有的修行人容易成功,何故有的修行人道業不容易成就?」上師有深切地感覺到說,大致集中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可以分成三個角度來談。

 

  第一個角度是「對於三世輪迴到底信仰不信仰」。你如果深信因果業報,深信三世輪迴的話,你道業就容易成功。我們到底有沒有相信三世因果,有沒有相信輪迴果報?如果要很浮泛地問說,你是佛教徒吧?你說是啊!你有沒有相信三世輪迴?有啊,我是佛教徒,當然相信三世輪迴。可是從你的生活,從你平常所關心的事情,所擔心的事情去仔細考察,你好像不太擔心來生的樣子,你好像都在擔心眼前、現實的問題。一個相信三世輪迴的人,相信死後不是一了百了,包括解脫的人,進入涅槃也不是就這樣不見了。我們佛教有兩個名詞,由於宣揚原始佛教的人沒有現量經驗,解釋得不夠好,有被誤解的地方。一個是「涅槃」,一個是「無我」。由於從最高層次的地方誤解這兩個名詞,所以漸漸地有一種傾向「不可知論」,就是死後的世界不可知,或是生死不可知,或是生死與我無關,或是死後那是不必去操心的事情,有一種這樣的錯覺。

 

 第一個,為什麼說對於「涅槃」有一個錯覺?現代的學者在解釋「涅槃」的意思,一般都是指「消散」。你如果問他說「阿羅漢死後存在不存在?」,「一個證得涅槃的人,死後存在不存在?」通常他的解釋會是說「不能說它存在,也不能說它不存在」,那到底是存在還是不存在?一個涅槃的阿羅漢,一個涅槃的解脫者到底存在還是不存在?你們一般比較常看到的解釋是「不能說它存在,也不能說它不存在」,這種解釋法就很弔詭,這種解釋法讓人家感覺傾向「涅槃之後也不存在啊」,至少它不是存在啊,那他既然不是存在,那我們努力修行要幹甚麼?可是事實上佛教的根本思想是什麼?佛教的根本思想是「緣起」,簡單地講是「緣起」,更完整地講是「因果」,佛教就是講「因果」,「有因有緣世間集,有因有緣世間滅」,「如是因生如是果」。凡是有因而生起一個果的,除非它的因消除,不然它的果會永遠延續下去。緣起的理論當然是在講說,因生果之間,果無自性,因無自性,因沒有單一的因,沒有絕對不變的因,果沒有單一的果,沒有絕對不變的果,它的意思是指這樣。當然這是牽涉到一個比較抽象的觀念,上師繼續講比較具體的。

 

  我們會誤以為說,涅槃以後,不可說它存在的,其實這個是有一點問題,根據上師的了解,涅槃不是「不可說它存在」,而是說涅槃是「不可思議它的狀態」,「沒辦法思議它的狀態」。你如果說它是「不可說它存在」,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它可能是不存在的狀態」。可是世間沒有一種東西是它本來存在,後來變成不存在,世間沒有那種東西。包括佛經中時常講到說,有人問說阿羅漢死後去哪裡?佛陀曾經舉例說,火把它吹熄了以後,你不能問說,火到哪裡去了?像這樣的說明,其實它有很深的意思,但是我們在引這個例子的時候,很容易誤以為說,阿羅漢的涅槃好像燈火熄掉一樣,你不能問它甚麼。上師的意思是說,「凡是存在的,它就永遠延續,只是它延續存在的狀態不一樣而已」,那我們想看看,連一個凡夫他都會繼續輪迴於三界,那可不可能一個斷除煩惱的聖者,他變成不存在了,從這個世界消失了?如果從這個世界消失,那我們想看看,這個世界,這個宇宙,這個萬法裡面誰最大?那一定是魔王最大,或者是玉皇大帝最大了,忉利天的天神最大了。為什麼?因為所有的解脫者都不存在了嘛!所有的佛都不存在了,那這個法界最厲害的就是玉皇大帝,或者是阿修羅,或者是那些妖魔鬼怪,因為他們是存在的啊,可不可能這樣?你們想看看!一個經久劫修行的菩薩,一個經久劫修行的阿羅漢,一個經三大阿僧祇劫修行而成的佛,他會比玉皇大帝更沒有用嗎?然後他就變不存在,不產生作用了嗎?不會是這樣的!

 

  所以一個觀念是「涅槃」,它只是「不可思議它的狀態」而不是「不能說它存在」,其實我們可以說「它存在的狀態,是我們人類無法思議的」,應該是這樣講。

 

  另外一組觀念就是「無我」。佛教所說的「無我」,有些人都誤解,以為說「無我」,那輪迴也不是我,解脫的也不是我,既然解脫的不是我,那我也不需要解脫;既然輪迴的不是我,那我也不需要努力修行,那麼造惡流轉於三界也無所謂,這是對於「無我」的誤解。無我的意思還是在上師剛才說的「因果」,因無自性,果無自性,可是無自性的因一樣會產生作用,無自性的果一樣會產生作用。比如說開水會燙人,熱的開水是無我的,無有開水之我性,雖然熱開水是眾因緣而生起的,它當然是無有「熱開水」之性。就好像我們看五千隻蜜蜂一起在飛的時候,你遠遠看有一團黑黑的,可是你能不能說那一團黑黑的主體性是什麼?它沒有,它是一個集合體。我們說「遠遠飄來一朵烏雲」,那烏雲的體性是什麼?你沒辦法找到它的核心,它的本質是什麼,因為它是因緣和合的,世間萬法都是這樣的情形。這個是我們說它「無我」,「無自性」,沒有熱開水的自性,沒有所謂明有、明來的體性,你、上師、明來基本上都跟五千隻蜜蜂集合起來在跑的意思是一樣的,所以我們這個身體稱之為「蘊」,「蘊」的意思是積聚,很多東西累積起來,堆積起來。但是「無我」只是在講說它沒有一個核心的體性而已,可是它一樣會產生作用啊!人家打你,你一樣會產生痛苦啊,你悲傷的時候一樣會哭啊,上刀山、下油鍋的時候,苦的一樣是你啊,就好像你在世的時候,你去給人家拔牙齒一樣很痛啊,那你不能說「一切無我」,那我去拔牙齒也無所謂,因為痛的自作自受的感覺還是有,那個作用還是在啊!我們講「無我」,只是在講說它並沒有一個核心的實體而已,事實上它一切都還是有因緣果報,繼續延續的。

 

  一般人在一個高層次的概念有時候沒有正確的認識,所以產生對三世因果有一種錯覺,對三世因果不太相信,我們對三世因果這件事情,我們不是很正視它,我們不是很重視它,我們既然不是很重視它,很正視它,那我們平常大體上對於三世因果,三世輪迴大概抱著一種相當草率的態度,抱著「大概、或者、也許是」的態度,我們的態度是這樣的。因此我們所關心的都是人生的事情,生活周遭現實的問題,由於這一種不相信,不深信有生死輪迴,使我們於修道上懈怠,於生死道業上放逸,這是一個問題。

 

  那上師剛才說,修行之所以不會成功是集中在一個地方,這個地方又可以分成三個角度來談,第一個角度是說,我們沒有真正相信三世輪迴,我們有一種態度是「死了就一了百了」,死是死後的事情,我們有那樣的態度。

 

  還有從第二個角度來說明就是說,我們對於死亡的來臨,我們沒有準備,我們一直以為我們很久以後才會死。我們第一對死是一種忽視的態度,上師剛才有說,三世輪迴跟死亡有關,我們對死後有沒有輪迴,是一種輕忽的態度。再來就是對於我們什麼時候會死,我們也是抱著一種很輕忽的態度,我們總感覺好像不知道什麼時候才會死,我們來日還很長。所以我們現在所作所為,所在打算的都是什麼?都是還在累積財富,累積名利,給誰使用你知道嗎?給自己二十年後來使用。可是問題是,二十年內你一定會活在世間嗎?我們對這件事情一直相當地無知,我們對這件事情一直相當地沒有警覺,可是事實上人隨時都會死欸,我們對死亡沒有警惕。

 

 像達賴喇嘛的師父,達賴喇嘛現在是第十四世,他的第一世就是宗喀巴大師的弟子,換句話說,達賴喇嘛就是宗喀巴大師的弟子,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略論》,以前上師都有鼓勵你們要讀,他對死亡的描述,對死亡的說明,都讓人生起警惕。他說人生就像一頭牛被牽往屠宰場,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那一頭牛,什麼時候到屠宰場我們自己不曉得,可是當到的時候馬上就要死了。我們又好像被推落萬丈懸崖,什麼時候到谷底碎骨分屍我們不曉得,可是我們已經被推下去了,我們是無間地分分秒秒都在接近死亡,分分秒秒都在接近谷底,一旦到達谷底整個就碎掉了。不是這樣嗎?你看人死後,不是不久之後馬上就變成骨灰了嗎?即使像鄧小平那樣的一代偉人,你看他死後變成什麼?骨灰,然後撒在九州四海。宗喀巴大師這樣的警策,是一個很貼切的形容啊!這是上師所說的,我們一個人道業沒辦法成功的第二個原因,我們一直以為自己還很久才會死,可是事實上,死可能明天就來了,可能明年,死期是隨時都可能到的,而且死之後還要輪迴。

 

 世間沒有一個東西,即使是這個盤子,把它摔破了,它存在的狀態不一樣,它還是一種存在;花謝了以後,它還是存在,只是存在的樣式不一樣而已。有沒有一個存在的東西,你可以把它徹底變成不見了?沒辦法!沒辦法!人更是這樣的,我們想看看,一個屬於我們這種笨笨的人類所創造製造出來的東西,我們都沒辦法把它消滅了,何況是「來先去後作主公」,這是唯識說的,就是人要剛來的時候,意識先投胎,最後等這個身體快壞的時候,意識才離開這個身體。那麼精緻的東西,是比太空總署那部電腦還複雜的那個意識,不是只有大腦神經而已喔,比大腦神經更精密,作用更大的。你看我們大腦意識有沒有辦法顯像?我們一般的電腦有沒有辦法憑空顯像?我們這個大腦到底裡面有什麼樣的奧秘,竟然可以讓我們人在這裡,可是眼睛閉起來,可以創造影像出來,這個是多麼精密,多麼複雜的一個因緣,多麼高度的一種生命型態才有辦法這樣。那個東西怎麼會你死了就不見呢?

 

  所以第一我們不信死後輪迴,第二我們不信我們隨時可能會死,第三個角度是什麼?我們沒有準備我們死以後的事情,我們都在準備生活的事情,我們沒有人準備我死的時候要怎麼辦?比如說今天有一個人,下個月或者是明年他要移民去澳洲,那你想看看,他可以不可以什麼都不做準備,你想可以嗎?可是我們今天是這樣的情形啊!一旦三寸氣斷的時候,我們那是比移民去星球都還嚴重的事情,不是移民去澳洲而已,也不是移民去火星,我們是移民去不知道哪一個世界,可是我們竟然沒有人在做準備。因為我們沒有準備,就好像一個沒有準備去澳洲的人,突然之間當他意識到他不久就要去澳洲的時候,他會恐懼,為什麼?因為第一他對澳洲不曉得,第二他沒有做準備。同樣的意思,我們今天對於死亡,我們不曉得要去哪裡,我們沒有把握,而且我們也沒有準備,我們對死之後一無所知,同樣的我們對死亡也完全沒有準備,這樣的情形你會不會恐懼?當然會恐懼啊!所以宗喀巴大師也說「一切善法以念死而成就,一切惡法以不念死而生長惡法」就是這樣的情形。

 

 有時候有人問上師說「上師,要怎麼修行?」上師覺得說,應該更重要的是要深信三世輪迴,然後要警策你隨時都可能死,第三你要有死的心理準備,如果不然的話,到時候手忙腳亂,那也難怪我們今天所關心的、所擔心的、所努力的、所費神的都是「生」的事情,上師覺得這是很沒有智慧的事情。因為生命之流源源無盡,你今天的念頭影響明天的念頭,明天的念頭影響後天的念頭,後天的念頭影響再下一個日子的念頭。你現在的心念影響到你臨終的心念,你臨終的心念影響到你來生的心念,是這樣的情形。

 

  所以有時候你們也許想問上師說「上師,我要怎麼樣道業得成就?」我想應該反過來吧!第一,要深信死不是一了百了,無論是聖者還是凡夫,死後存在的狀態不一樣,有的可以思議它的狀態,有的是超乎我們的經驗領域之外,是不可思議的,但是他們必然都是一種存在。沒有說那些做壞事的人得永生;而修行的菩薩,下輩子就沒有了。人家基督教說「信耶穌得永生」那你們想看看,那些進入涅槃的人都不得永生,這不是很可笑嗎?都不得永生,統統都不見了喔!不是這樣子的。所有的意識之流、生命之流,它只是層次、發展的境界和生命的型態不一樣,而沒有生命之流會斷滅的,不是往下墮入三惡道輪迴,就是往上昇華。有的生命型態是一般人比較可以想像的,因為六道輪迴很面熟嘛,很有印象,有的是超乎六道輪迴之外的那種生命型態是不可思議的,你沒有經驗的,可是它到底是一種狀態。如果不然的話,這個法界就不稱為「法界」了,應該稱為「天界」,應該稱為「玉皇大帝」的界了,因為它最大嘛,凡是存在的,它的生命型態、生命境界最高,就變成這樣了嘛。

 

  所以要深信生命的型態永無止境,第二要警策死亡可能隨時來臨,第三要及早做準備。要怎麼做準備呢?上師覺得說,要趕快修行啊!如果不然,你會一直延續下去。來生如果投胎變成豬,像現在的口蹄疫這樣的生命型態,這個都是非常有可能的。因為你想看看,你的意識型態裡面有沒有一些清淨的因子,清淨的種子?我們的意識形態無非是貪圖富貴、名利、財色、安逸、享受,那我們所貪圖的這一些的這樣的意識形態,基本上是跟畜生是同類型的,畜生也是喜歡這些東西,你怎麼樣能夠昇華呢?要及早做準備!大概上師認為是這樣,及早做準備,要趕快修行,於善知識之教誡要趕快有心剋期取證,要有無比的勇氣實踐所有已知的真理,乃至於二六時中,二十四小時念念「以道為念」,念念長養你的心性。

 

  上師認為在整個修行裡面有三點是最重要的。第一點就是般若性空見,就是要多多地誦讀大乘經典,吟詠大乘經典。像般若經,上師以前也常常鼓勵你們讀《思益梵天所問經》,或者是《金剛經》、《心經》,乃至於《地藏菩薩本願經》,凡是大乘經典都應該隨份隨力地薰習、誦讀,如果可能的話,每個人都要把《般若心經》默背起來,就是「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把它背起來,有時後走路、爬山、散步,如果不曉得怎麼用功,那就默念《心經》,慢慢去體會、感受它的意境,然後慢慢建立「般若見」。

 

  第二點,第二個最有效的辦法應該是在打坐,要經常打坐,打坐使你一顆散亂的心收攝起來。我們由於心是殘廢的,所以它沒辦法成辦一切善道,如果你有經常打坐,經常一心念佛,經常有修定,你的心是集中的,你的心集中你就能堅忍不拔,不受動搖;你心集中就能做什麼事情,你心集中你就有辦法決定「我要怎麼樣,我不怎麼樣」。可是你如果心是渙散的,不管你要做什麼,它都沒辦法成功。你要經常打坐,上師以前也都鼓勵你們早晚要打坐個五分鐘,修定修五分鐘,這是第二點。

 

 第三點非常重要的就是要念佛。你們想看看,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等同念一切諸佛,有沒有哪一句咒語的力量比「阿彌陀佛」的力量大?上師相信絕對沒有!一句佛號的力量等同念誦恆河沙數諸佛的力量,全部都護持。如果佛菩薩是有修行的,如果佛菩薩祂們都得永生,祂們並沒有說死了以後,圓寂了以後,涅槃了以後完全不存在了,那麼這一些經過久劫修行的佛菩薩絕對不會欺騙我們,祂沒有必要騙我們,祂一直都瀰漫在整個法界裡面。為什麼你沒辦法產生感應?你沒辦法產生力量?因為你不相信祂,你沒有真正相信祂,你沒有真正要依賴祂,你沒有真正拜託祂來救你,你沒有真正像小孩子投入母親的懷抱那樣地依賴祂,所以不是祂有沒有救你的問題,而是你的心使你自己產生不安全感的問題,是你自己離開佛,佛沒有離開你。所以上師上個月在龍樹會館要走之前,上師也跟他們講說,有一個同修問上師要怎麼修行?上師說,嚴格來講,最好就是要「萬緣放下,一念單提地念佛」。好像那一卷錄音帶你們有聽到嘛,要「萬緣放下,一心念佛」。你如果了解說,諸佛菩薩以及那一些解脫者,那一些阿羅漢,那一些尊者、大士祂們絕對都得永生,連壞人都得往生了,連信基督教都得永生了,怎麼可能諸佛菩薩、羅漢尊者祂們竟然永遠消失在這個法界了?我們佛經裡有一個叫「毗盧性海」、「毗盧遮那」那是什麼意思?那是所有的聖者祂的靈光、祂的智慧、祂的生命型態都不斷累積在莊嚴整個毗盧性海,莊嚴整個法界,而這樣的法界已經被莊嚴經過無量無邊阿僧衹劫了,無量無邊的佛,無量無邊的修行人,無量無邊的菩薩經過那麼久遠劫,一直都在豐富法界的內容,莊嚴法界的威德。這樣的情形,我們要去靠誰呢?這世界誰最可靠?當然是佛最可靠啊!如果你相信佛會救你的話,那你就能像親鸞聖人說「名號既出,一切都沒有罣礙」,法然也講「生的時候做一個無憂無怖的人,死的時候往生彌陀淨土」就是這樣的情形。

 

上師認為,如果你有那麼一點智慧的話,你只要相信說,那些久遠劫所修行的阿羅漢、解脫者、菩薩、諸佛祂們絕對都得永生,那麼你只要一句佛號,你就交給祂們,有什麼困難就一心念佛,臨命終時也是一心念佛,不管什麼樣的時候,你真的沒辦法處理的事,你就一心念佛,上師相信那是最妥當的方法。那在這之餘,就如上師所說的,好好地訓練般若知見和修練禪定,其實這個就是止觀嘛,修止修觀嘛,修定跟修慧嘛。

 

  那至於德行的部份那就不用說了,戒的部份,本來做人就是要有德行嘛,要敦品立德,做人要守信,做人要厚道,做人要誠懇,這一些那就不要再重提了,這一些是屬於起碼的德行嘛!然後在這之外,上師覺得說,很多事情不要計較,比如像明美最近很多事情都不跟先生計較了,上師覺得這樣很好,那是應該如此。喔,對了,明宗今天怎麼沒來?明宗是這一課的?他是禮拜五的喔。唉,他比較還沒有那麼好的福氣。所以現在比較能夠原諒明宗這樣是好的,上師覺得說,人生非常地短暫,以前上師說「佛菩薩也都原諒我們了,為什麼我們不能原諒別人呢?」我們原諒別人其實是在原諒自己。以前上師鼓勵你們看「流光情劫」,裡面有那個「流光鏡」,上師有說,你原諒別人其實是在原諒自己,如果你不原諒別人,你想看看,你哪裡有資格請閻羅王原諒你?如果你一向都原諒別人,你自然而然會感覺說,「閻羅王拜託你原諒我好不好?」你講得出來嘛,對不對?所以人生很多的事情,《紅樓夢》的作者說得好,他說「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又有人說「同是天涯淪落人」我們同樣都是三界的流浪兒,應該互相悲憫,然後趕緊修行。

 

  比如像明遠對於生死比較有罣礙,上師覺得說,既知生死是常常令你罣礙不安的事,那就好好地修行嘛!如果力有不及,那就一心念佛,就要相信彌陀的願力,相信佛絕對不會欺騙人家的。你們想看看,如果一般的正人君子,你們的修行跟解脫者怎麼能比呢?解脫者的修行跟佛怎麼能比呢?你們都不會騙人了,解脫者怎麼會騙人?佛怎麼會騙人呢?你們又想看看,那個經典是延續兩千五百年,在這過程如果它有不對,有不了義的地方,兩千五百年以來出現過多少聖者,早就把它批判了,早就把它重新解釋了,重新集結經典了。兩千五百年來有沒有哪一位聖者否定大乘經典,否定《彌陀經》,有沒有?從來沒有嘛!當然,佛說的話是不需要佛弟子印可的啦,但是如果你感覺佛離你很遠的話,那至少你應該可以相信歷代以來許許多多的修行人吧!那一些修行人,那麼有智慧的人,他們為什麼都同樣地信佛、念佛、皈依佛呢?是不是!上師算是跟你們都有這麼一段師徒的因緣啦,或者應該說是同修的因緣啦,雖然你們稱上師為上師,名相上是有師徒因緣,不過上師的心目中所看出去的都是同修,其實上師也要很尊敬你們啊。佛陀的訓誡就是告訴我們,應該要「常行普敬」,「應敬隔壁阿毛如佛」,所以你們都是上師的同修,你們跟上師同樣都是佛弟子。也因為我們有這樣的因緣,所以上師覺得說,剛好有這樣的機會,所以把上師心裡面的感念,心裡面的感想告訴你們,希望你們能夠受用。即使在努力學佛修行的過程,雖然稍微辛苦了一點,可是終究是功不唐捐,終究是不會後悔,不會恐懼的一條路。時間也晚了,上師就跟你們談到這裡。

 

  好,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