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佛人李元松老師

對話之旅的知音、信仰切磋的摯友: 懷念李元松老師 俞繼斌 (中華信義神學院院長)發佈日期2005/01/01


         自去年十二月中驚接我深敬愛的李元松老師離開我們的消息,至今已快一年。一年來,不論是看到他過去的照片,或翻閱我們與現代禪對話的文獻,或回憶以往我們曾多次促談的經歷,都讓我感覺彷佛他還在跟我們說話一樣。

        我認識李老師的時間很短,前後才四年多的時間,但從我第一次造訪他開始,我就有遇見知音的感受。新交遍天下,知心有幾人。難得的是,我們歸屬各自的信仰,各有深層的體驗,使用不同的宗教語言,但當我第一次接觸李老師的時候,我深被他的豪邁、熱忱、真摯與坦誠所感動,以致我這個不嫻佛學及佛教的外人,可以有緣聆聽受教,也有幸被邀作野人獻曝,分享我個人的信仰歷程與發現。

        對於真理的尋索,李老師有他特有的執著,但也有令人欽羨的謙卑。他的謙卑讓我深覺我們只是被引導發現真理,而不擁有,更非囊括真理的人。在真理面前,我們永遠是一位受教的學生,歡喜傾聽別人的發現,也樂於與人切磋且分享他們的欣喜。李老師不是只注意思想的表達而已,他似乎更專心尋找來自心靈的聲音或透過心靈所傳達的啟示。對於真實的信仰經驗及忠實的告白,李老師有一種由衷的尊重。那種尊重會鼓勵對方托出最深層的內在經歷。

        記得第一次訪問現代禪時,李老師的包容令我印象深刻。他提到基督徒有時與別的宗教徒接觸時,常不經意稱教外人為「異」教徒。其實,他認為稱不同於基督教的宗教為外教比異教好。李老師的禮貌提點讓我看見基督徒的世界觀多容易陷入本位主義與自我中心的試探。我感謝李老師和現代禪的同修,從開始不但沒有把我們視為異教或他教,而把我們當作友教。

        回憶我們與現代禪對話的經驗,我發現我們在對談中沒有比較或競爭,沒有批判或對立。我們在好奇和敬重中仔細聆聽對方的陳述及表達,但偶而會問些坦承或觸到核心的問題。難能可貴的是,遇到問題時,雙方並不迴避,反而直截,有時幽默面對。我們的對話有許多默契,但不一定非有共識不可。意識彼此有歧異並不構成對彼此的威脅,我們真正擔心的反而是妥協與混同。

        李老師生前的病情雖然我們不是十分清楚,但中華信義神學院的師生不斷為李老師的康復禱告。李老師雖為疾病纏累,但我欽佩他務實達觀。他不在意自己的苦痛,卻十分關心同修的難處與需要,甚至奮不顧身為委屈者仗義執言。從這個角度看李老師,他不愧為一位樹立信仰與生命典範的牧者。

        最後我想提的一點是,李老師尊為人師,他不虛假,從不掩飾,也不怕公開披露自己的有限及軟弱。聖奧古斯丁最喜歡聖經的一句話是:「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常在我裡面的,我也常在他裡面,這人就多結果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甚麼。」〈約翰福音十五:5〉這也讓我聯想到使徒保羅的真情告白:「祂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因為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哥林多後書十二:9 ~10〉

        李老師離開我們已近一年。去年剛接到他離我們而去的消息時,我有好一段時間陷在惆悵與哀思裡。如今有機會稍抒一直蘊藏心底的思緒,就藉此表達我對對話之旅的知音與信仰切磋之摯友的一點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