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淨簡介

李元松老師密嚴會初期所說淨土法門發佈日期2008/12/08

一、前言

        筆者在〈現代淨土宗要義初探──讀《這輩子最幸福的事》〉一文中,曾經略述李老師開示淨土法要的主要著作之情況:

 
        李老師1993年6月,第一次集眾宣講念佛之道《這輩子最幸福的事》時,曾經說:他最後要寫的一本著作,是關於淨土信仰的。但如眾所週知,李老師後來正式出版的著作中,並沒有關於淨土信仰的專著。然則,李老師闡述他對淨土宗理解及信仰的文字,從1992年3月在《現代禪雜誌》發表〈皈依彌陀〉以來,在相關的著作中一直持續出現。而對現代禪弟子專門講授淨土信仰的課程,主要的有:1993年4到8月講,並將錄音帶公開發行的《這輩子最幸福的事》(共7講),以及1995年開始的,對「密嚴二會」同修講課的實況錄音,李老師後來選擇其中13堂課,成為一套錄音帶,寄贈給現代禪同修聽聞修習。2003年春,李老師又以全體現代禪同修為對象,講授「淨土念佛九堂課」,是為李老師最後正式的教授。這些內容,相當詳盡地呈現了李老師對於淨土信仰的看法。因此,李老師生前雖然未完成的這部名稱訂為《我為什麼皈依彌陀》的著作,但筆者相信其內容已經詳盡的說出了,並無缺漏之憾。
 
        這三次宣講的錄音整理和講義整理,已經在2006年由盧世國師兄、華敏慧師姐伉儷發心整理成文稿,成為我們共修會研讀的教材,分別命名為《這輩子最幸福的事》、《密二會淨土法門》及《2003年上師開示淨土課程》。前一與後一,筆者都已在2007年初,將其要義略加整理發表在本網站中。唯《密二會淨土法門》並未撰文介紹。主要的原因是它在三部講義中,篇幅超過其他二者甚多,且其中有許多是李老師對於弟子的問答,難免有龐雜漫氾之感。此外,李老師在第一課就交待「不許外傳」。這些都讓筆者的整理躊躇再三。
 
        今年年中,華敏慧師姐在檢視整理同修所提供的李老師錄音資料時,發現原在筆者家中所收藏的錄音帶中,有密嚴二會淨土法門第十九課,是其他同修所沒有的。盧世國師兄很快將它成理成文字,並在共修時播放給同修聆聽。於是發現此堂課對密嚴會的整個教導有較為清楚的說明,並且作出了綱領式的總結。整個密嚴二會淨土法門的架構,因為這一講的出現而鮮明起來。李老師往生五週年紀念的日子即將到來,筆者重新捧讀李老師的開示,緬懷李老師的慈悲與方便,也欣喜同修五年來透過理解李老師淨土法門,所獲得的法益。於是願意秉持著「敬重傳承」的前提下,從比較外延的角度,介紹《密二會淨土法門》的淨土教說,讓十方有緣的讀者,對於李老師的宗教抉擇有更清楚的了解,進而歸心淨土,同生安養。護法龍天,敬祈鑑知。
 
二、《密二會淨土法門》的資料及其因緣

        密嚴二會淨土法門第十九課,講於1997年6月30日。距講第一課的1995年10月12日,已有一年又八個的時間。李老師回顧說:「密二會剛成立的時候,上師連續跟你們上十六堂課。……這些錄音帶基本上你們每一個人都有一套嘛!……其實一些大要都講完了。可是你們有沒有在做呢?」(p.3)筆者手邊有一套錄音帶(24卷),是同修遵師囑寄給筆者聽聞的,時間是民國85年10月21日。其主要內容是密嚴二會的第一,以及七到十六課的錄音帶。另有一卷題為:「上師為密嚴會第三會弟子開示於密嚴精舍(移為第十七課)85.8.11」

 
        現在我們手邊有的講義《密二會淨土法門》,就是這些錄音帶整理成的。另有第20課,是明照師兄持有,當時已經發現,因此也已編入講義中。
 
        從這些資料來看,密二會的20課,大致上是這樣的情形(詳見附錄的時間表):第一課始於1995年10月12日,第七課為同年12月13日,其間八週上了五堂課,平均一到二週會上一次課。其後,到第十六堂課為1996年6月5日。依錄音帶上標示的日期,可看到上課時間都是星期三(只有第八堂是星期四)[1],每堂課的間隔有時是兩週,有時三週,也有一次隔了五週。可看出從一到十六課,大抵上是一個持續性的課程。
 
        而十七課距第十六課有二個月之久。目前闕的第十八課,依第十九課所說,是在一九九七年三月下旬上的(p.1),中間隔了七個月。十八課到十九課,隔了三個月。十九到二十課,隔一個月。由此可見,密二會的密集課程是一到十六堂,時間是1995年10月12日到1996年6月5日。而其後的四堂課,所隔時間較久。其主要的原因,第十六課,李老師提到了象山社區初建之事:「密嚴會第一會他們要在象山山下找一間房子,成立『密嚴精舍』。」(p.11)第十九課,李老師又說到:「其實上師幾乎每個星期只要你們共修的時候,都會想跟你們談一談。可是上師一直非常忙。也許你們了解,上師在建設教團的另一個道場,就是屬於象山社區這一邊。現在那邊大概有將近十個弟子,上師都安排他們住在共同的社區,就近照顧他們的生活、事業和修行。……像以前上師天天住在這裡的時候……」(p.2)從這些資料可以看出,李老師講密嚴二會時,是住在天母的印經會館,而二會的成員,主要就是印經會館的住眾與成員。後來,密嚴一會的同修,從發起成立「密嚴精舍」,到成立象山社區,李老師於是住到象山來,開始了象山社區的建設。據了解,其後不久,等到象山社區的建設逐漸成形之後,當時密嚴一會乃至五會的同修相繼搬到象山,就不再分別一會乃至五會,而統稱「密嚴共修會」,並以其他方式來分班分組。「密嚴二會」的名稱於是走入歷史。因此,前十六堂課,是李老師住在印經會館期間,與密嚴共修會第二會同修法談的實況錄音。其後,因為象山社區的建設,使得上課的間隔較長。其後,甚至把所有的同修併入象山社區,不再有密嚴二會。
 
        現代禪教團在1994年8月1日宣佈潛修,結束台北市龍江路根本道場的外弘時期。在潛修期間,起先把根本道場移到天母的印經會館。現代禪同修基本上以家庭共修會為主。1995年8月,李老師選擇12位同修,成立「秘密莊嚴共修會」[2]。在1995年10月12日成立第二會時,稍早成立的於是稱為「第一會」。第一課說:「從今天開始,對你們而言,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始,對上師而言,也是一個很重要的開始。……因為你們過去學佛修行,基本上都是在培養道基法器的階段……上師今天要教你們的,會把上師這些年來的體驗濃縮來教你們,所以在這個共修會上,你們所學的法應該是最精緻的。」(p.1)「上師把這一類性質的共修會取名『密嚴會』,就是『秘密莊嚴共修會』。我們現在這個會是第二會。第一會是上師教○○他們。上師已經教他們第四課了。你們今天算是第一課。」(p.2)「上師在密嚴會所說的法,絕對是了義教。……簡單的講,上師在這個共修會所談的,會比較談上師的本懷。上師一般在書本上所說,或對一般同修談,比較會根據他的根性,然後滿他們的願,為他破疑解惑。這樣的情形,大部份是上師從人,這個會是你們要從上師。」(p.4)
 
        密嚴二會的成員,李老師在第一課說:「大部份都是長期在(印經)會館擔任義工,上師一直都能感受到你們的善根,你們的真誠。」(p.1)關於一會與二會的差別,在成員方面,李老師說:「你們這個班是傻班,密嚴會第一班是聰明班。」因此,「本來上師在密嚴會教,都不能錄音。但是這個班要錄音,上師的進度也沒那麼快。」(p.8)但在內容方面,李老師在第十二課說:「密嚴會第一會它所走的次第跟你們都完全一樣,只是上課的進度比你們快而已。」(p.9)
 
        綜上所述,《密二會淨土法門》所說的內容,是李老師在現代禪教團潛修之後,開始建立「秘密莊嚴共修會」,關起門來教育弟子,直述本懷的教導。
 
        值得一提的是,李老師在1993年4-8月講《這輩子最幸福的事》,詳述其對淨土宗教義的理解。本來計劃將其內容出版成書,後來卻擱置。1994年8月1日《現代禪雜誌》第45期,現代禪宣佈潛修時,李老師在〈這輩子最幸福的事──訪現代禪創始人李元松〉一文中提到此事:「本來我有一本《這輩子最幸福的事》預備印行上市,後因考慮一般人倘非對禪有深厚的基礎,並不容易信解彌陀法門;基於能否利益讀者的考量,書稿暫時被我留置沒有印行。」而李老師在潛修之後,對弟子一開始所談的,就是此本講義中的淨土法門。而李老師在密嚴會的最後階段,即2003年最後的淨土九堂課,談的也是淨土法門。由此可見,李老師一生宗教探索的歸結處,以其他如何教導弟子的心要,實在於此。
 
        李老師在第十九課這樣說:「比較完整的現代禪思想,你不能只看上師早期第一本著作、第二本著作。從上師十三四本著作,綜合的看,整個思想的精神意旨都是在談禪淨,一起談。……上師認為淨土是『老禪』,彌陀的願力。所以總和上師整個思想,大概可以用八個字來涵蓋吧,就是『發出離心,攝心念佛』。」(p.22)這一段自我說明,再清楚不過了。「現代禪」的完整思想,不是早期單純提倡禪法的著作所能涵蓋的,而以淨土為老辣的禪,歸入彌陀的願海,才是「現代禪」的完整思想。這是1997年6月30日所說的,這就是李老師在密嚴共修會時期所揭示的本懷、了義教。
 
三、「發出離心,攝心念佛」之意義
 
       
「發出離心,攝心念佛」,是李老師用以總攝其思想的八個字。鑑於李老師所說,密嚴二會所說與一會所說的次第相同,只有詳略遲速的差別,因此,這八個字也即是嚴密共修會淨土法門的總綱。

 
        從密嚴二會的講義來看,李老師規定密嚴會同修每日都要做早晚功課。早晚課的內容,大抵相同而略有增減。其間不曾變動的,就是早晚稱念佛名和誦「淨土發願文」
 
        所謂略有增減,如第一課提到,要禮佛、燒香,吟詠讀誦《思益梵天所問經》(pp.15-17)。第二到六課,闕錄音帶。到第七課,總結為:早晚稱念佛名和誦「淨土發願文」之外,打坐三分鐘,背誦吟詠《內外 經文》,任運放曠過日子。(pp.2-3)第十課,早晚課的內容加入〈懺悔偈〉(p.6)
 
        總體來看,密二會的講義,幾乎每一課都提到了早晚課,並解說其中的具體方法與心態。
關於早晚課及其他功課的重要性,第七課說:「早晚課以及吩咐你們做的這些事情當中,已經是最高的心法了。」(p.5)「路,上師已經告訴你們了。所有的佛法盡在其中。你們只是繼續去做而已。」(p.8)第十九課說:「為什麼上師剛才開場白就說,不知從何談起?因為上師講太多了。該講的幾乎都講給你們聽了。再來應該是個別指導,你有什麼破綻,上師指導你;再其次就是上師本身要以身作則,做一個佛教徒的模範給你們看,無非是這樣而已。至於要怎麼修、要怎麼做,上師已經跟你們講十百次了。」(p.16)

 
        關於「發出離心」,李老師在第九課說,對於「無常迅速,身命危脆」的自覺,是解脫者與凡夫在心態上主要的差別。「對於無常的警惕,是一種很粗糙的、很初步的夢幻的自覺,或者無我的體驗。」「因為我們對於人命無常,沒有很深的體會,所以對世間的一切都宛然真實。」「如果你們能夠跟上師一樣,對人命、人生有無常的警惕,那自然而然,你的願望、志願一定是修行、念佛、解脫。你不會有太多煩惱。因為煩惱,十有九件都是來自世俗之事。所有的困擾、障礙,統統來自世俗。對於一個有無常警惕的人,……一切的一切,他交給因果業報,交給法界去安排,他是一心念佛。」(p.2)
 
        又說:「當你對這一些有深徹的了解時,你想想看,人生到底應該志求涅槃,還是志求名聞利養?」「上師這樣講,不是教我們放棄一切,統統不要做。不是!繼續做,可是心態不一樣。」「什麼地方不一樣?會更一心皈依佛。…那個就是最根本、最高的境界。那一種皈依之中,代表多少覺悟在裡面!反過來講,如果沒有這樣的覺悟,我們所修的所有的法門,都變成一種技巧而已。」(p.5)
 
        第十五課說:「修行的成與敗,即主要在於你每天,或者說你有沒有隨時警惕人生無常,身命危脆。」「隨時都有這樣警惕的人,道業容易成就。反過來說,一切業力,一切罪孽,它的根本就在於生死心不切。永遠貪戀執著世間,永遠誤以為自己還可以活三年、五年、十年,因此就產生很多計較、執著。」(p.15)
 
        關於「攝心念佛」,第十九課說,修行人要漸漸變成讓根境識只是單純的接觸而己,讓心住於一切未生之境。一般人無法用心這樣深,因此鼓勵弟子禪淨雙修,靠彌陀的願力,攝受往生極樂淨土。禪淨雙修的法門,平常的修行之總持,就是以佛號為攝心的方法。功夫要千錘百鍊。李老師說:「攝心念佛,這樣就『有禪有淨土』。攝心是禪宗的心法,念佛仰仗彌陀的聖號、彌陀的不可思議的神秘力量,這是淨土所共通的。」(p.18)又說:「平常一定要堅定著念佛的意志,不管什麼事情都要念佛。……當名號既出,無佛無魔。『無佛無魔』代表一切二元對待,統統放下。萬緣放下,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就是這樣。要常常有這樣的意念。」(p.21)
 
        最後,筆者要引第二十課的一段話作為總結。李老師說:「相信世間是苦、空、無常、無我的,再加上你二六時中,一切時地神志清明。做到這兩點,你一定可以解脫的。能夠這樣的人,不管他是修四念住還是念佛,還是修禪宗、淨土宗、密教,通通都能夠成佛解脫。反過來講,這兩點做不到的人,我認為不管他修什麼宗派,都沒辦法現生作證、現生解脫。」(p.13)
 
        綜上所述,李老師在密嚴會所說的淨土法門,嚴格說來,是一種禪淨雙修的法門。它的具體表述是:「活著的時候,努力做一個覺悟的人,死的時候,往生極樂淨土。」而其平日的行門,就是在每日發願往生的前提下,以念佛、打坐為攝心、體證佛法的方便。
 
四、「發出離心,攝心念佛」之外
 
       
除了提示功課,教導信佛念佛之道外,密嚴二會的講義,還在與弟子的對話中,談到其他許多修行的法要。譬如「任運放曠」、「在快樂中修行」、「學佛之人的真實受益處在於面對現實身心的痛苦不安」、「用社會歷練、人生經驗作為學佛的基礎」、「要有古人風」、「呵斥凡夫習氣」、「不理睬是非,不攀結俗情」、「教育子女的五原則」、「深信因果」、「隨順因緣」、「住非法想」、「出離心與大悲心是一體的兩面」、「經常懺悔」、「經常洗心歸零,重新出發」、「以臨終的心情打坐」、「修見不修行」、「精進而不急躁」、「休息力」、「動中修定與靜中修定的原理」、「修念住之法」、「打坐的要領」、「念佛的方法」、「為亡靈念佛之道」、「念佛如佛在」等等,都應作為「發出離心,攝心念佛」這一總綱的前行與支分來看,在此無法詳細的引述。

 
        筆者想要再說明的是,從整個密二會的講義來看,李老師對於當時同修的進步情況是不滿意的[3]。李老師在第二十課,甚至感概自己福報不足,沒有好弟子。李老師說,雖然弟子中,有人「發出離心,薄貪瞋,德行敦厚,修道有勇猛精進之心,與人無爭,與事無爭,一心向佛,這些都非常難得。但上師所說的得意弟子,最起碼、最起碼的條件,要有熱血沸騰的血性的漢子。因為我們是菩薩僧團,菩薩是熱血的人、熱情的人。我們是有情有義的修行教團。既然是有情有義,應該是要有英雄氣概……只是淡薄名利,只是有出離心,只是一心向佛,不過這樣不能算是上師座下有高足。」(pp.1-2)
 
        第十七課,李老師提到了現代禪修行人的四個理想階段:第一階段是具備「發出離心」「住非家想」的精神;第二階段是在此基礎上,「具足一切德行,二六時中攝心不亂,精進深觀諸法無我空義。」第三階段倒駕慈航,回到原有的因緣中,疼惜身邊的有緣人。第四階段是「進一步關心我們不認識的人,疼惜眾生,續佛慧命」。「這四項合起來,才是我們現代禪完整的理想。」(p.3)
 
        從這四階段來看,「發出離心,攝心念佛」只是前二階段的重心而已。而已經發出離心,一心向佛的弟子,如果不具熱血漢子的德相,李老師是以為不夠的。
 
        回顧李老師創建現代禪教團的過程,由於李老師的辛苦陶鑄,弟子們才有一點點的進步。李老師往生後,我們追尋李老師的芳蹤,在信佛念佛中安頓身心,恆有無限的幸福之感。然則,「不可得少為足」,也是李老師生前經常惕厲弟子的話語。在李老師往生五週年即將到來之際,重讀李老師在密嚴會所說的淨土法要,除了自己南鍼在抱,法喜充滿之外,也常懷慚愧,亦默默發願,並與同修互勉,能夠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溫金柯
二○○八年十二月八日寫於台北象山之麓

 
附錄:密嚴二會二十堂課上課時間表
目次 時間 日期的出處 間隔
1 1995/10/12星期四 標題 中間8週上5堂課
2    
3    
4    
5    
6    
7 1995/12/13星期三 標題 隔3週下一堂
8 1995/12/28星期四 標題 隔3週下一堂
9 1996/01/17星期三 標題 隔3週下一堂
10 1996/02/07星期三 標題 隔2週下一堂
11 1996/02/14星期三 標題 隔3週下一堂
12 1996/03/06星期三 標題 隔3週下一堂
13 1996/03/27星期三 標題 隔2週下一堂
14 1996/04/10星期三 標題 隔5週下一堂
15 1996/05/15星期三 標題 隔3週下一堂
16 1996/06/05星期三 標題 隔2個月下一堂
17 1996/08/11星期日 標題:上師為密三會開示移作密二會第十七課。 隔7個月下一堂
18 1997,3月下旬 闕,19課1頁。 隔3個月下一堂
19 1997/06/30星期一 標題 隔1個月下一堂
20 1997/07/28星期一 標題  
 
 
附記:本文完成後,2008年12月9日,李玉龍師兄提供李老師紀念館一卷錄音帶,標題作「為密二會同修開示,移作密一會第二十四課」,時間為1997年3月。筆者推測,可能即是密二會的第十八課。如果是的話,密二會講義將更為完整。
 
[1] 第七課:「我們都是禮拜三共修。」(p.11)
 
[2] 第十二課,李老師說,密嚴會成立於1995年8月,二會成立於10月。(p.12)第一課:「目前第一班(的成員),包括○○和○○有十二個。」(p.7)第十五課:「就光你們密嚴會第二會,就差不多十五個人了。」(p.1)
 
[3] 第十七課:「以你們目前這種進度,不知道你們該怎麼辦。好像只是結個善緣而已。」(p.2)